何以中国·壁画里的中国丨智慧赋能 千年壁画“活”了起来
“百年前与今天的莫高窟,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10月28日上午,在“何以中国丨壁画里的中国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上,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馆员薄龙伟用一组对比照片开场,直观呈现壁画百年间的褪色、剥落与风化,引出“数字敦煌”16年来的探索与答卷。
“百年前与今天的莫高窟,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10月28日上午,在“何以中国丨壁画里的中国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上,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馆员薄龙伟用一组对比照片开场,直观呈现壁画百年间的褪色、剥落与风化,引出“数字敦煌”16年来的探索与答卷。
10月16日下午,兰州大学校园里多了一群“小访客”,来自兰州市第六十六中学的40名优秀学生代表,带着对大学的好奇与向往,开启“走进百年兰大,铸牢青春信仰”主题实践活动。这场研学不只是“逛校园”,更是一场与历史对话和学术握手、跟梦想碰撞的“沉浸式”体验。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9月27日上午,昆明市翠湖之畔的震庄宾馆内嘉宾云集、思想激荡,“彩云英才荟——敦煌经验赋能云南文旅高质量发展”高层次人才服务与交流活动正隆重举行。作为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开展的“云南人才服务月”重要活动之一,旨在搭建高层次人才服务与交
上周三深夜,老周在办公室给我发来微信:“女儿又把我微信拉黑了,这次因为我没同意她辞职搞直播。”屏幕上的红色感叹号像一把刀,把这个45岁男人的疲惫劈得粉碎。成年人的世界往往如此——我们总在深夜的沙发上突然明白,那些试图改变他人的执念,最终都成了扎向自己的刺。
23日下午,2025年北京文化论坛“保护传承: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平行论坛举办。与会国内外嘉宾围绕“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博物馆数字化浪潮”等作主题演讲、交流展示与圆桌对话,共同讨论数字化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创新应用。人民日报选取论坛部分嘉宾言
2025年5月31日,敦煌研究院推出“数字藏经洞”数据库平台,让流失海外、尘封已久的藏经洞文物以数字化的崭新姿态,实现前所未有的解读与共享。一座贯通古今、全球共享的敦煌千年数字图书馆就此搭建。
在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上,华为首款支持北斗卫星语音消息智能手表曝光。国内即将发布的华为WATCH Ultimate 2,将成为全球首款支持北斗卫星语音消息的大众智能终端设备,帮助用户在野外无地面网络的环境下,通过北斗卫星语音消息传递信息。据介绍,自202
9月22日上午10时,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文化遗产保护典范和敦煌学研究高地媒体见面会。敦煌研究院院长、研究馆员苏伯民,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研究馆员张元林,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研究馆员张小刚,敦煌研究院副院长、文物数字化研究所所长、研究馆员俞天秀,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部
敦煌,不仅承载着千年丝路文明的厚重底蕴,更蕴含着多元文化交融的深厚内涵。2025敦煌论坛,精心设置了5个分论坛11个议题研讨交流活动,邀请数百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参加,议题设置更加聚焦国际文化交流,研讨成果更加聚焦达成共识。
9月21日下午,“2025敦煌论坛:文化遗产保护典范和敦煌学研究高地研讨会”在敦煌国际会展中心开幕。近200名海内外专家学者齐聚敦煌,围绕“典范”“高地”建设,分享案例经验,探讨路径方法,积极建言献策。
9月21日、22日,2025敦煌论坛举办,本次论坛设置5个分论坛、11个议题研讨交流活动,吸引了全球多国专家学者、青年代表及行业领军人物齐聚敦煌,共襄盛举。
9月22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第八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和2025敦煌论坛成果通报新闻发布会。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何效祖介绍,2025敦煌论坛,设置了5个分论坛11个议题研讨交流活动,邀请数百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参加,议题设置更加聚
在第八届敦煌文博会隆重召开之际,敦煌研究院集中展示了其在打造敦煌学研究高地和文化遗产保护典范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充分展现了我国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科技创新与融合实践,为全球文明遗产保护贡献了可资借鉴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018年,美国汉学家史瀚文(Neil Schmid)成为敦煌研究院第一位全职外国研究员。他努力向海外推广、弘扬敦煌文化,认为“敦煌是不同文明和思想融合在一起而没有冲突的典范”。如今,他正在编写《敦煌学学术资源综合指南》,这将是敦煌学领域一部重要的百科全书。
2018年,美国汉学家史瀚文(Neil Schmid)成为敦煌研究院第一位全职外国研究员。他努力向海外推广、弘扬敦煌文化,认为“敦煌是不同文明和思想融合在一起而没有冲突的典范”。如今,他正在编写《敦煌学学术资源综合指南》,这将是敦煌学领域一部重要的百科全书。
敦煌,作为丝绸之路咽喉要道和多元文明荟萃交融的重要枢纽,历经千年塑造了独具魅力的敦煌文化。敦煌文化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的艺术与文献宝库,是人类文明交流融合的历史见证,更是中华文明连续性与包容性的生动彰显。它所蕴涵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
要让武威的“凉州学”超越敦煌的“敦煌学”,需从学术深度、资源整合、技术赋能、国际传播及产业转化等多维度构建系统性突破路径。以下结合搜索结果提出具体策略: